6月28日,由我校主办的世界语译介与传播学术会议在市中校区召开。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邓肯,国际世协常委弓晓峰,国际世界语研究院院士朴基完,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永求,著名汉学家、冰岛驻华使馆原公使衔参赞拉格纳尔,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曹胜强,全国世协秘书长、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世界语传播事业部主任陈吉,枣庄学院党委书记高峰,党委副书记、校长丛海林,党委委员、副校长褚夫敏,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闫昕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出席会议。
来自美国、韩国、冰岛、意大利以及北京、上海等10多个省市的世界语组织和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世界语爱好者,以及枣庄学院国际交流处、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社会科学处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收到了国内外世界语组织的38封贺信。
高峰在致辞中学校向参会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及感谢,并简要回顾了枣庄学院开展世界语活动的历史,指出举办世界语译介与传播学术会议有助于学校提升世界语译介水平与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具有扎实世界语功底、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和广阔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贡献。
邓肯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在世界语翻译领域做出的贡献,称世界语译介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国际世协支持高校开展此类学术活动,并为枣庄学院世界语博物馆冠名“国际世界语协会亚洲图书馆”感到荣幸,期待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
陈吉回顾了世界语传入中国百年来的译介成就,指出世界语译介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她提出要构建兼具翻译研究与国际传播特色的学术体系,深化世界语基础理论与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全国世协将继续支持各地学术交流,推动世界语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朴基完、弓晓峰分别以“中国文化世界语译介的意义与国际影响”“《红楼梦》的世界语翻译艺术”为主题作学术报告。孙明孝、亚历山德拉·马德拉、崔挽源分别以“《墨子》世界语译介与国际传播的研究”“叶君健的世界语译介与创作”“中韩世界语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为题做学术报告。
丛海林在主持开幕式时指出,世界语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明对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世界语能够成为照亮文明对话的火炬,促进包容博大的中国文化与世界语和平理念的交流互鉴。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参观了世界语博物馆和“红色世界语系列展--叶籁士与世界语的中国之路”展览,并向我校捐赠了世界语图书等藏品。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主任、科普专家朱利荣、世界语文学爱好者胡国鹏以“丝绸之路的世界语传播渠道”和“中国儒家典籍的世界语翻译”为题作科普报告,并在报告中对我校编译出版的世界语书籍给予高度评价。
闭幕式上,褚夫敏向一直以来关心与支持枣庄学院世界语事业发展的世界语组织、个人表示感谢,并表示学校将把世界语事业发展、传承下去。褚夫敏和孙明孝和向作报告的嘉宾和藏品捐赠人颁发学术报告证明和捐赠证书。
此次会议由山东省外事办批准,是国内举办的首届以世界语译介与传播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不仅为国内外世界语专家学者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也将进一步提升我校世界语译介能力和传播水平,推动中国文化世界语译介和国际传播事业发展。
(文/国际交流处 图/李申磊 编辑/葛晓霞 审核/闫昕)